智库|但汉国:生命是教育的起点,请学会生存与生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生命教育网 Author 但汉国
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我们哟
湖畔导读
怎样才能让人成为一个有尊严和幸福的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教育应该让每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人。
如何在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如何运用学生社团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感悟?如何将生命大主题融入校本课程?如何让校园中的每一棵花草、每一面墙都成为传递生命温情的无声老师?
湖畔问教,与您分享重庆市江北中学校长但汉国对“生命教育”的感悟与实践。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并形成一种系统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个进行广泛实践探索,已有半个多世纪。
在我国,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地区是香港和台湾,内地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探索时间相对较晚。近年来,伴随着一些漠视生命、轻视生命、残害生命等不良社会现象发生,在党和国家重视的重视下,高校有关研究机构率先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并在中小学进行推广。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了要“学会生存生活”,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可见,进行生命教育已成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也是在国家教育改革文件中第一次载入了要“学会生存生活”,要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是,对于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怎样定位,国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较为一致的意见。在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中,有一种在黑夜里寻求光明指引的期待。这种指引应该是源于人的本身素质发展需要和教育的本质属性来思考。
01
人的发展与教育的本源
关于人的发展
什么是“人”和“人的发展”呢?马克思在关于“完整的人”的基本特性描述中说到,人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体。人是由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有机体。人的发展就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
从这一科学论断中我们应该有两点认识:一是人的生命有三条,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这三条生命有机地构成了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成长,就是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协同成长。二是人的发展是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心理)的协调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健康身心;良好的社会素质,懂得感恩和责任;良好的自然素质,能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生活。从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论断中,我们明确了教育的本源、方向和未来。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起点在生命。教育是伴随着人的成长需要而诞生的。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传承人类的文明和文化,这就需要教育,通过教育让人的发展获得更多的人类经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现代教育的实质在于追求良好的生活质量。这就说明,教育是使人成为“他自己”。让人成为他自己就是尊重人的自身生命,充分发展并完善其自身潜在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进一步指出,“教育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教育要尊重生命、尊重公正、平等”。这份报告把教育作为了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把“尊重生命”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和使命。东方诗圣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从教育本源出发,教育的目的是尊重生命。
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幸福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从教育的本来价值追求来讲,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教育要使人们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生活”。人们通过教育充分发展自身素质,掌握生存本领,学会幸福生活。因此,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生命,促进人的发展,让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幸福的人。这种人的发展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通过这些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成长!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教育要回归源点。尊重生命,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来处,也是教育的归处。怎样才能让人成为一个有尊严和幸福人?生命教育作为人的幸福人生奠基的事业,不能不回应这个的问题!
02
生命质量与核心素养
新时期教育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一是教育战略主题的调整,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在十三五期间,教育质量成为新时期教育的战略主题,从十二五期间注重教育公平,转变到了提高教育质量。
这种教育质量是一种综合的教育质量,它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认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学生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心理)素质发展,提升学生的自然生命质量、社会生命质量和精神生命质量。二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和目标要求。
2016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这种体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包含“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维度,并确定了十八个关键表现。
教育要关注学生生命质量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一书中讲到:“教育是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提升的全过程。”明确提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
就生命质量本身概念而言,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标准来衡量和评价的人的个体生命的自然素质的质量状态,又称为生活质量、生存质量。生命质量最初是社会学概念,后来医学领域广泛开展了生命质量的研究工作,探索疾病及治疗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形成了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的概念。
从生命教育的角度讲,我们认为,生命质量不仅是个体生命的自然素质的质量状态,它还包括社会素质、心理素质的质量状态,是一个基于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质量标准,是人的自然生命质量、社会生命质量和精神生命质量的统一体。生命教育是通过教育促进人的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的过程。这种生命质量关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素质发展和幸福生活技能的养成。
核心素养是生命教育的核心
从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来看,生命教育和核心素养培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体化的。可以这么讲,核心素养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生命教育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途径。
首先,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对应于生命教育的三大素质。我们认为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对应于学生“自然素质”,“文化基础”对应于学生的“精神素质”,“社会参与”对应于学生的“社会素质”。“自主发展”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这是从自然生命的角度关注人的生命成长要求,满足的人的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文化基础”要求学生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这是从精神生命的角度来要求学生养成科学品质,具有人文素养,健康身心,健全人格,做一个精神生命健康的人;而“社会参与”让学生“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则是从社会生命角度提出了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能力准备。
其次,人的素质特征和核心素养的关键表现的相互一致性。人的自然素质是从人的解剖心理特征和生理机能特征来表现的,主要体现在运动素质、反应速度、适应能力、抵抗能力等学会生存,懂得生活的基本素质,在核心素养体系中表现出来的“珍爱生命、自我管理、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等要素就是人的自然素质的集中体现。人的社会素质主要包括科学文化(语言、数学逻辑的知识技能、科学的理论信念、世界观等)、政治道德、劳动审美等等,主要体现人的社会属性的关键素质,在核心素养体系中表现出来的“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社会责任、家国认同、国际理解”等等要素就是人的社会素质的集中体现。人的精神素质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等方面的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在核心素养体系中表现出来的“健全人格、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审美情趣、人文情怀”等等要素就是人的精神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从人的三大素质特征来看,在核心素养体系中都有较好的体现。
可以这样说,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就是紧紧围绕学生生命成长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来进行构建和设计,它契合了人的生命成长和本质素质发展的需要。而生命教育则正是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着对学生的这些素质的培养,核心素养自然地成为了生命教育目标的核心价值追求。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怎样才能让人成为一个有尊严和幸福的人这个问题了。一个具有良好核心素养的人,一定是生命质量很高的人,一定是生活得很有尊严和幸福的人!让每一个人有梦想,让每一个人去追求尊严和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生命教育者的教育使命。提升教育质量,关注学生生命质量,加强核心素养培养是生命教育的现实责任。
03
推进生命教育的实践策略
我校在全国率先创造了生命教育“四化模式”,即开发生命化的校本课程,打造生命化的课堂教学,开展生命化的教育活动,建设生命化的校园文化。将“生态道德”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了开放式的生命教育馆,从而构成了动态发展的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大力推进了生命教育校本化实践。
打造生命化的课堂教学
建设绿色、生态和生命的课堂,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学校在实施生命教育的时候,率先从课堂主阵地入手,大力进行课堂家教学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生命需要,满足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教育主张,建构开放、民主、和谐、生动、人文的课堂教学环境。加强生命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与生命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和主题,从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角度去阐释和升华,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
组织生命化的教育活动
我们广泛组织开展基于生命教育的各种学生活动,坚持以学生社团为主体,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开展校内主题教育活动,分序列有步骤地实施主体化的生命教育活动;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发挥生命教育基地影响作用。
开发生命化的校本课程
课程是教育理念和价值目标实现的关键载体。生命教育的实施,没有课程作为支撑,是不能够真正落地生根的。我们探索开发基于国家课程的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开发和运用了“十个十”的《生命之悟》校本课程。每一个学科精选十个篇章,对应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大主题,从导读提示、研学内容、内容赏析、鉴赏升华、学后思考五个方面构建生命教育教材体系。其中的“鉴赏升华”部分主要依据学科篇章,挖掘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中的某一种或者几种教育内涵,展开有关生命教育的探讨。
建设生命化的校园文化
学校根据“生命教育”的理念,对学校的环境进行合理整治、规划与布置,努力把学校打造成既能体现人文关怀,又能起到熏陶感染作用的人性化的温馨家园——生命教育生态园,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会说话,让校园的每一棵树木花草能成为无声的老师,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安全、舒适的,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从而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本文作者:重庆市江北中学校长 但汉国
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即将开幕,但汉国校长将分享他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深度思考,并做精彩演讲。
但汉国
重庆市江北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管理学硕士。获评重庆市骨干校长、重庆市最美校长、重庆市创新型校长,获得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德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生命教育百佳校长,中国好校长等荣誉称号,是重庆市教师培训专家、长期从事生命教育研究和实践,生命教育成果先后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SERVE提名奖”,在全国生命教育领域里具有较大影响。
凝聚智慧 启迪未来
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于2020年10月23-24日,在宁波东钱湖畔举行。欢迎报名参会。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进入论坛报名页面
现场仅350席位,敬请提前报名预约
- END -
阅读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报名|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即将举行,开启疫情下全球教育未来大讨论!
▲
徐万茂|只读过六年私塾
却聚集了全世界顶级教育专家来开一场不落幕论坛
▲
智库|袁振国:关于教育规律的研究,100多年来都发生了什么?
知行合一,欢迎转发
· 风起东钱湖 ·
凝聚智慧 启迪未来
让教育不再独行
湖畔问教
凝聚智慧,点亮“在看”